摘要
1940年,关山月经由在澳门、香港、桂林等地举办"抗战画展",广识高剑父师门之外的文艺界与政界群英,这对他抗战时期的新国画探索影响深远。同年底,他有西南苗区之旅,意在深入民间现实生活,通过写生寻找更为恰切的绘画语言。关氏在这一时期的自我画风调适,缘于他在战时南中国跨媒介艺术家合作与竞争现场刺激下的自我革新,更可视为在第二次国共合作语境下,他对活跃于桂林的中共文化界统战工作者、左翼文艺宣传工作者、国民党新桂系地方政要、地方民主人士等多个意识形态阵营构成的富于话语张力的舆论场之自觉反应。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2-168,共17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