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传承人口述史作为非物质文化事象存录与研究的新路径,其最终目的并非为非遗史研究提供"辨伪"的证据或使其固化为历史档案,而是通过对传承人记忆的书写使其与历史文献和其它文化线索形成互文,以期从个人记忆和社会记忆的复杂互动中呈现历史事件的时空踪迹和共同的意义结构。故传承人口述史的访谈与书写不是线性、静止、封闭的结论,而是多线、动态、开放的互动过程。口述文本的呈现通常符合"我"和"社会"的共同期待,并因其话语冲突生成开放的文本内涵。由记忆的建构性视角入手,以天津老会传承人口述文本为案例,从历时性回溯与共时性互动两个维度探讨天津老会在时空变迁中得以存续的记忆机制,可以反观传承人口述史研究在"非遗后"时代的学术意义。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22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Folk Culture 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