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民间艺术的舞台化之思——以“花儿”为例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民间艺术逐渐舞台化后,为了迎合大多数观看者的需求,改变了本身的意义。尤其是数字媒介的介入,让本雅明关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成为现实,更让关于“灵韵”的存在与否进入论争的前沿。正如韩炳哲在《美的救赎》中所言:“数字化之美排除了他者的否定性。因此,它非常平滑,不会有裂隙。”[1]正是在这种趋于“完美”,致力于满足观众爱好的舞台化改造,让民间艺术的当代创化陷入了争议。一种观点认为,这样的舞台化,让民间艺术失去了“本真性”。作为西北民间艺术的代表,“花儿”因其典范性的地域文化色彩,首当其冲地实现了舞台化,也就产生了“原汁原味”与“创新”的争议。有学者就“花儿”“逐渐远离‘民间’”的民族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构提出了忧思[2]。也有学者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本真性,也没有唯我独真的唯一性,只要是区域民众或部分群体认可的,就应该受到尊重”[3]。
作者 杨柳
机构地区 兰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剧影月报》 2022年第1期36-38,共3页 Drama and Film Journ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9

  • 1周宪.审美现代性的三个矛盾命题[J].外国文学评论,2002(3):5-13. 被引量:12
  • 2E·霍布斯鲍姆,T·兰格.传统的发明.顾杭,庞冠群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400.
  • 3秦孝仪.革命文献(第88辑).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出版,1981:20.
  • 4徐建新.民歌与国学.成都:巴蜀书社,2006:25.
  • 5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王宪明、高继美、李海燕、李点,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171.
  • 6艾伦·洛马克斯(AlanLomax).歌唱测定体系.章珍芳,译.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1986.
  • 7Merriam A P. The Anthropology of Music. Evanston: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ree, 1964.
  • 8约翰·布莱金.人的音乐性.马瑛君,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 9Rice ;r. May It Fill Your Soul. Chicago and London : The University Chicago Press, 1994.
  • 10马丁·斯托克斯.族群性,认同与音乐∥汤亚汀.音乐人类学:历史思潮与方法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项阳.山西乐户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共引文献1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