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代前中期武夷山原味茶并存有绿茶、发酵茶(当代乌龙茶、红茶的雏形)两个工艺体系。武夷绿茶早期以蒸青为主,松萝法引进之后出现炒青工艺,同时并存有因制茶工艺不到位而导致茶叶红变,继而成为"红变了的绿茶"的中间产品。康熙(1661—1722年)、雍正(1723—1735年)年间出现的武夷"发酵茶",为当代乌龙茶、红茶的工艺雏形。武夷发酵茶出现之后,武夷绿茶并未消亡,而是长期与发酵茶并存,二者相互交错,且不存在明晰的分界,故而经常引发后世的误解和误用。周亮工《闽茶曲》中的"家家卖弄隔年陈"系指加工不到位的武夷茶,王梓所说的"岩茶汤白"、袁枚所说的"武夷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均应指绿茶而非武夷岩茶(乌龙茶)。
出处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8-28,共11页
Journal of Gu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基金
安徽省社科普及规划项目“江南文化与安徽地域文化”(LZ201908)
安徽农业大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茶的中国哲学与中式审美”(2019zs16zd)
安徽农业大学引进与稳定人才项目“安徽名茶考”(yj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