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世纪中叶以来现代国家西北边疆的形成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层面。河西走廊深处西北腹地,作为国家走廊和文明走廊,在20世纪上半叶波诡云谲的地缘政治形势下,河西走廊关乎国家经略,全国各个阶层对河西走廊展开了涉及地理、文化的话语建构。国人从河西走廊“山地-绿洲-荒漠系统复合体”的环境特征出发,塑造了服务国家-地方两个维度下的环境话语。其一,基于国家层面将河西走廊视为经略西北大后方的重要基地与交通要道,着力塑造河西走廊绿洲秀丽、富庶的风物;同时将土地沙漠化的发生视为祁连山“林-水-沙”环境系统破坏的结果,提出以保护植被缓解土地沙漠化的环境理念。其二,在干旱区水资源缺乏的自然禀赋下,地方社会在争夺灌溉用水的博弈中试图通过塑造自身环境弱者的形象,在水资源分配上获得更多利益,客观上推动了国家以工程举措改善区域环境。20世上半叶河西走廊的环境话语受到西北地缘政治变动、国家实力、地方社会需求的影响,系经过人为选择、塑造而形成的一种话语模式。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2-88,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