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思政网红”的传播特质与生成机理——基于三个典型案例的分析 被引量:5

The Commun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Network Red——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ree Typical Case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思政网红"生产和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富媒体时代下非娱乐化、非利益化、有价值导向的"另类儿",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派",更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佼佼者"。在传播特质方面,"思政网红"具有个性化的符号、以受众为中心的意识以及线上线下的融合机制。在生成机理方面,网络场域与技术文化是其萌芽的土壤,青年需求与教育要求是其生长的条件,青年追捧与自身助力是其成熟的催化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成功经验,这为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了积极和生动的经验,启示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有"我"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和高校要重视网络阵地,把握时机契机,协同做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 车淼洁 Che Miaojie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3-119,112,共8页 China Youth Study
基金 浙江大学德育与学生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度重点课题“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32

  • 1何明升.网络生活中的情景定义与主体特征[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12):34-36. 被引量:16
  • 2[瑞]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51-52.
  • 3Frank N. Magil 1. Symbolical Interaction [ M ]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Sociology, 1997 ( 11 ) : 1399-1402.
  • 4万兴亚.“木子美”日记网上持续发烧[EB/oL].http://www.people.com.cn/GB/it/1065/2254758.html,2003-12-19/2012-02-08.
  • 5Grant, P.R., & Holmes, J.G..The Integration of Implicit Personality Theory Schemas and Stereotype Images [J J ,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 1981, 44(6): 107-115.
  • 6冯媛.解析表象--关于八家报纸新闻版新闻的研究报告[J].参见金一虹,刘伯红.世纪之交的中国妇女与发展.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65-67.
  • 7喻国明,汤雪梅,苏林森,李彪.读者阅读中文报纸版面的视觉轨迹及其规律——一项基于眼动仪的实验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7,29(8):5-19. 被引量:39
  • 8[美]欧文.戈夫曼著,冯钢译.《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页.
  • 9Manuel Gastells, 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 BasilBlackwell Ltd.1996.P469.
  • 10张国昨.《关于话语权的几点思考》,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9-05/05/content_11314169.htm.

共引文献366

同被引文献46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