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后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时间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90例,发病时间窗<4.5h的为A组,4.5~6h的为B组,6~12h的为C组;每组各30例,A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B组、C组尿激酶静脉溶栓。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h,治疗后14天NIHSS评分变化,治疗前及治疗90天mRS评分变化及溶栓后脑出血率及90天死亡率。结果:A、B、C组溶栓治疗后24h、14天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3组治疗前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24h,A组和B组的NIHSS评分均比C组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后14天,A组NIHSS评分较C组低,差异具有显著性。A组、B组、C组溶栓治疗后90天m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90天,A组mRS评分较B、C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三组比较脑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两组患者90天死亡率虽低于C组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而言,其发病时间越短,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恢复越好,在严格筛选患者的情况下,延长静脉溶栓时间窗至6~12h也可获益,不增加脑出血及死亡率。
出处
《黑龙江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156-158,共3页
Heilongjiang Medicine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