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孟子的义利之辨:一种形而上式的理解 被引量:3

Mencius on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Righteousness and Profit:A Metaphysical Understanding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义利之辨是儒家哲学传统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漫长而丰富的诠释史与研究史中,本文试图回归与关注的是朱熹对《孟子》首章“造端讬始之深意”的解读。与通常停留在道德伦理与政治哲学等层面对义利的理解不同,朱子关于义利的思考与其心性论特别是理气同构的生成论紧密相关,从而呈现出超乎寻常的思想品质。通过朱子对仁义与利心生成论意涵的揭示,“义利之辨”所指向的人在道德活动中的抉择问题实际转变成了是否朝向人的生成本真而共在的问题。这也使儒家哲学传统中关于“义”与“利”的探讨获得了真正本质性的分判与说明。
作者 王鑫 Wang Xin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7-83,共7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13

  • 1戴震.《孟子字义疏证》,载《戴震全书》六,合肥:黄山书社,1995年,第202页.
  • 2朱熹.《与延平李先生书》,《朱子全书》第二十一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082页.
  • 3黄俊杰.《"义利之辨"及其思想史的定位》,苑淑亚编.《中国观念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310页.
  • 4黄进兴.《所谓“道德自主性”:以西方观念解释中国思想之限制的例证》,载黄进兴.《优入圣域:权力,信仰与正当性》,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9-33,18-19,17页.
  • 5黄进兴.《孟子的"四端说"与"道德感说"》,载《优人圣域:权力,信仰与正当性》,第45页.
  • 6张岱年.《“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中国观念史》,第27页.
  • 7张载.《经学理窟·礼乐》,《张载集》,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第264页.
  • 8董仲舒.《春秋繁露·玉英篇》,《董仲舒集》,学苑出版社,2003年,第76页.
  • 9董仲舒.《春秋繁露·竹林篇》,《董仲舒集》,第64页.
  • 10朱熹.《朱子语类》卷三十七,《朱子全书》,第十五册,第1376,1374,1381,1378,1379页.

共引文献41

同被引文献29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