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狮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是在汉代伴随着佛教东传而经中亚-西域进入中土的。经汉、唐时期宫廷型和娱佛型狮舞的塑形与沉积,狮舞逐渐民间化,并自宋以后趋于兴盛,且随移民南迁而传至南方,形成了与武技结合的特点。至迟在明成化末年,狮舞已传布于广东的琼州;万历年间,具有"技术"色彩的"广东狮子"已颇流行。源于北狮南传的广东狮舞经"在地化"发展,不仅延续了古代的崇狮传统,而且糅合了岭南的逐疫傩仪、武术功架、采青习俗等元素,分化衍生出多种类型,呈现出多元杂凑的岭南特色。
出处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61-68,共8页
Journal of Art Communication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学研究”(项目编号:18JZD019)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粤港澳传统醒狮的抢救性挖掘整理研究”(项目编号:20YJCZH188)
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项目“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佛山醒狮变迁研究”(项目编号:2020WTSCX08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