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晚清徽茶外销"挂洋旂""易引为票"贩私和"着色"作伪"问题"严重,根源在于政府执行双轨税制以及华茶外销经历"运销竞争"至"压价勒索"的巨大转变,茶税征收却未能及时调适,捐厘呼裁无果。期间,户部为解决部库竭蹶,茶税征收试图免厘增课,却制度性地压缩了茶商和地方官宪利益。在此过程中,整治体现在制订"三倍议罚"章程到厘定"捐厘分征"新章,由"切断源头"到"源末并举",而茶商则经历"逃避捐厘"到"力保捐厘"至"呼裁捐厘"的变化。这一方面反映了晚清政府税率无法自主确立的事实和"协定税则"对中国商业的冲击;另一方面则体现了政府财政捉襟见肘背景下,徽州茶商转型过程中遭遇"阵痛"及自身不足。
作者
盛海生
周晓光
Sheng Haisheng;Zhou Xiaoguang
出处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73,共16页
Journal of Chinese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代商业变迁与徽州商人转型研究”(编号:19JJD77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