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公共纪念空间”的艺术化发展路径探析——以宁波庆安会馆为例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数字媒体时代,城市公共纪念空间正在进行数字化的转型升级,在保有传统历史价值的基础之上,与地方习俗、生态背景、纪念仪式等相互影响,追求新的文化认同,重塑公共纪念空间的展示形态。位于宁波三江口的庆安会馆,是一座融合“妈祖文化”与商帮船舶文化的古建筑群,现辟为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在弘扬宁波港口文化的语境下,结合纪念物和历史环境所构建的“公共纪念空间”,具备唤起群体共鸣和社会记忆的功能。从物理空间的多维感知、精神领域的情感介入以及纪念仪式的氛围体验三方面提出数字媒体时代公共纪念空间的艺术化发展路径,助推宁波历史文化的延续与传承。
作者 纪思钰
机构地区 宁波财经学院
出处 《文化产业》 2022年第7期97-99,共3页 Culture Industr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9

  • 1林蕙玟、傅朝卿.《战争纪念性意义之差异性研究-以金门与美国盖兹堡之役纪念物之设置意涵为探讨》,《建筑学报》,第62期,2007年12月.
  • 2A. Riegl, The Modern Cult of Monunnts : Its Character and Its Origin(1903 ) , Oppositions, 1982,Vol. 25. pp. 31 35.
  • 3刘禹.《纪念性空间的研究》,第13页,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论文,2006.
  • 4林蕙玟、傅朝卿.《战争纪念性意义之差异性研究一一以金门与美国盖兹堡之役纪念物之设置意涵为探讨》.
  • 5[美]索尔索.《认知心理学》,第283页,黄希庭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 6Hue-Tam Ho Tai, Pierre Nora and France National Memory,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 106. No. 3. (Jun. , 2001), pp. 906-922.
  • 7[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吴睿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 8Jan Assmann, Collective Memory and Collective Identity, Jan Assmann and John Czaplieka, Cultural History/Cultural Studies, New German Critique, No. 65, Spring-Summer, 1995. pp. 125- 133.
  • 9胡蕙玟、傅朝卿.《纪念场域、历史的重新书写与再现:二儿八事件纪念物设置于台湾都市空间所呈现的历史新意义》,载《建筑学报》,第66期,2008年12月.

共引文献8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