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存在、呈现与生成:文学意义的语境论表征 被引量:1

Existence,Presentation and Generation:Contextual Representation of Literary Meaning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从意义实体论与意义语境论的争辩理论反思中,我们认为文学意义并非内在地固定于文学符号之中,而是一种文学语境各要素关系的生成物。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由于其意义和语言的同一性和“在之中”性,必然作为一种语境性的存在。不过广义的文学意义应该包括“文学意义”和“文学意味”。文学意义是具有明晰性和可言说性的存在,它主要取决于文学的情境语境层,情境语境作为“社会的周遭世界”在一种具体性(当下性、共同性和同步性)之中与文学文本发生意义关系。文学意味具有模糊性和不可言说性,它来自于文学的“社会—文化语境”层。因为文学“社会—文化语境”不是单数的“语境”或者此时此刻的当下语境,而是一种“语境群”的叠加和融合;是一种客观确定的、具有模式化内容的、具有公共性的“语境群”,故而具有时间纵深感和空间无限感。文学意义除了存在于文本符号形式层面和作品周遭的物性情境,还生成于与人所内居的生活世界勾连的公共语境中。文学作品通过公共语境生产着意义,而不仅仅接受着公共语境的意义“填充”。文学作品对公共空间具有介入性,使得文学的意义在公共语境之中得到增殖。
作者 徐杰 Xu Jie
出处 《社会科学动态》 2022年第4期100-107,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语境诗学的理论流变与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9FZWB028)。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88

  • 1鲁迅.《摩罗诗力说》..《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63-66页.
  • 2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A]..《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论教育》[C].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96页.
  • 3鲍桑葵.《美学史》.张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6页.
  • 4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1页.
  • 5约斯·德·穆尔:《赛博空间的奥德赛》,麦永雄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 6海德格尔.林中路[M].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294.
  • 7霍尔.《编码、解码》,载罗钢等主编《文化研究读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 8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 9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南京:学林出版社,1999:23.
  • 10李泽厚.《“意境”杂谈》.《光明日报》,1957年6月9日.

共引文献52

同被引文献24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