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科学创新人才的适度规模培养
被引量:
1
Appropriate Scale Training of Scientific Innovation Talent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焦点:科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经从单个培养的模式逐步演进至适度规模培养的阶段。科学创新人才群体的涌现已经在国内外不乏其例。这种环境是自然形成的,凭着真实的创新实践历练的,不是动用公共资源打造的。科学创新人才的适度规模培养应遵循的原则是: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控制好适度规模,不断涵养学科文化。
作者
杨卫
YANG Wei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
出处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22年第1期1-4,共4页
Science and Society
关键词
科学创新
人才群体
创新人才
公共资源
适度规模
教育资源投入
实践历练
应遵循的原则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门伟莉,张志强.
诺贝尔科学奖跨学科师承效应定量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15,33(4):498-506.
被引量:21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霍春涛,李元峰.
名师与名师效应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20(3):232-235.
被引量:5
2
申玉.
从近五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科背景看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
.科技导报,2005,23(6):60-62.
被引量:10
3
赵文华,程莹,陈丽璘,刘念才.
美国促进交叉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借鉴[J]
.中国高等教育,2007(1):61-63.
被引量:45
4
郑晓瑛.
交叉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发展[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3):141-147.
被引量:132
5
陈其荣.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跨学科研究[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6(5):48-62.
被引量:106
6
王根顺,汤方霄.
基于交叉学科的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
.教学研究,2011,34(1):16-19.
被引量:11
7
赵灿.
从交叉学科角度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4):68-70.
被引量:21
8
门伟莉,张志强.
科研创造峰值年龄变化规律研究——以自然科学领域诺奖得主为例[J]
.科学学研究,2013,31(8):1152-1159.
被引量:29
9
门伟莉,张志强.
科研创造峰值年龄变化规律研究综述[J]
.科学学研究,2013,31(11):1623-1629.
被引量:24
10
高虹,孙炘,刘颖,陈皓明.
对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4):12-15.
被引量:21
共引文献
20
1
门伟莉,张志强.
诺贝尔科学奖授奖时滞研究[J]
.情报学报,2015,34(4):361-370.
被引量:5
2
黄维,李梦玲,张连.
教育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同伴效应量化研究[J]
.肇庆学院学报,2016,37(3):58-64.
3
杨文婷,黄维.
高等教育学博士同伴效应的量化研究[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2):107-112.
被引量:3
4
杨孝青.
“创学”:中国新哲学建设的重要探索[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5):54-59.
5
陶诚,张志强,陈云伟.
关于我国建设基础科学研究强国的若干思考[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9,41(1):1-15.
被引量:44
6
王罗汉.
从科学、技术、创新三大全球化趋势分析美国技术出口管制的影响[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9,34(3):72-76.
被引量:3
7
任晓亚,张志强.
主要科技领域国际权威奖项规律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
.情报学报,2019,38(9):881-893.
被引量:12
8
门伟莉,张志强.
机构属性的诺贝尔科学奖分布规律研究[J]
.情报学报,2019,38(9):907-920.
被引量:16
9
孙玉涛,陈灵芝.
诺奖候选人学术影响、提名人身份与获奖概率[J]
.科学学研究,2019,37(9):1550-1557.
被引量:5
10
李志红,林佳甜.
女科学家群体比较研究——以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女科学家和中科院女院士为例[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36(8):109-115.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4
1
吕林海.
“拔尖计划”本科生的“学习参与”及其发展效应研究——基于全国12所“拔尖计划”高校的问卷调查[J]
.教育发展研究,2020(13):26-38.
被引量:10
2
邵明峰.
西南联大办学奇迹背后的原因探析[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1):44-47.
被引量:5
3
张意忠.
西南联大创新人才培养之道[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10):30-34.
被引量:5
4
陆一,史静寰.
志趣: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J]
.教育研究,2014,35(3):48-54.
被引量:98
5
吴绍芬,潘际銮.
抗日烽火中的高等教育奇迹:理念、制度与文化——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会长潘际銮院士访谈录[J]
.高校教育管理,2015,9(6):1-4.
被引量:4
6
姚宇华.
科教融合:西南联大教育奇迹的秘密[J]
.中国高校科技,2016(3):46-49.
被引量:14
7
刘云杉.
自由选择与制度选拔:大众高等教育时代的精英培养——基于北京大学的个案研究[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7,15(4):38-74.
被引量:66
8
朱邦芬.
我对本科教学的一些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2020(1):4-8.
被引量:17
9
李硕豪.
“拔尖计划”学生创造力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20(4):51-58.
被引量:8
10
阎琨,吴菡.
拔尖人才培养的国际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教育研究,2020,41(6):78-91.
被引量:53
引证文献
1
1
刘湉祎.
人与环境的互动:拔尖创新学习行为的激发与保护[J]
.江苏高教,2024(8):91-101.
1
戴雅娜.
以“能人回乡”工程破解乡村振兴难题研究[J]
.农业经济,2021(11):119-121.
被引量:3
2
王星.
精神气质与行为习惯:工匠精神研究的理论进路[J]
.学术研究,2021(10):60-66.
被引量:20
3
辛晓,孟繁兴,高子淇.
行业视角下的化工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
.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21,33(6):12-19.
4
黎雪梅,刘东梅.
习近平青年观引领新时代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实践向度[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2,31(1):49-52.
5
王广发.
世界支气管和介入呼吸病学大会2020:新的起点,新的挑战[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1,44(12):1043-1044.
6
李莉,廖佳.
“青春榜样”网络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2(1):66-69.
7
李玉海,李佳会,龚丽华.
新时代图情档学科建设中的文化要素思考[J]
.图书情报工作,2022,66(1):52-61.
被引量:2
8
郝晓伟,杨曦,闵维方.
“资源诅咒”是否会挤出教育投入?[J]
.教育与经济,2022,38(1):78-88.
被引量:7
9
刘萍.
让学科文化价值落地于高中生物课堂——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为例[J]
.教师,2022(1):57-59.
10
张武.
党员干部必须扛起实干兴邦的历史重任[J]
.军队党的生活,2022(2):28-30.
科学与社会
202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