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行会组织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于在封建时期卑列于“四民之末”的工商业者来说,传统行会组织如会馆、公所等有着特殊的保障意义。晚清以降,中国经济从传统走向现代,民族民主运动大发展。在很多行业内,不同类型的学会、协会、联合会得以大量成立,许多传统行会组织也逐步向同业公会转化。所谓“人群进化,会社日兴,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内以谋同仁之利益,外足以御强力之侵凌,凡百皆然,商战尤甚”,[1]就是这一浪潮的真实反映。自19世纪60年代起,北京[2]新兴的照相业诞生,在其日益发展和壮大的进程中,与其他行业相同,也伴随着团体化和组织化。北京的照相业同业组织自20世纪30年代成立以来,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私合营消失。在不同历史时期,它们以其集团性的整体力量,对北京城市社会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
出处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9-62,共4页
Beijing Archives
基金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21年研究生科研立项“照相与民国时期北京社会生活研究(1912-1937)”(项目编号:2021LS0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