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黄芪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Research progress of astragalus in treating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中医病因病机及黄芪治疗SLE的历史源流、药理作用、临床研究等方面对近年来黄芪治疗SLE的文献进行综述,指出黄芪治疗SLE存在一定风险,尽量使用其他补益类中药。
作者
张贤彬
廖垚
殷贝
时倩琳
李佑生
ZHANG Xianbin;LIAO Yao;YIN Bei;SHI Qianlin;LI Yousheng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出处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第6期114-118,共5页
China's Naturopathy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阴阳毒
痹证
黄芪
分类号
R28 [医药卫生—中药学]
R593.2 [医药卫生—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1
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1242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7
1
无,曾小峰,陈耀龙.
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J]
.中华内科杂志,2020,59(3):172-185.
被引量:435
2
邵杰.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病因病机探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0):20-21.
被引量:8
3
王夜,许辉.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56例[J]
.河南中医,2016,36(9):1603-1605.
被引量:8
4
夏嘉,江春春,苏晓,陈薇薇.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5,21(3):500-502.
被引量:20
5
胡妮娜,张晓娟.
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2021,38(1):76-82.
被引量:389
6
赵连根,高淑娟,孟青竹,张凤云.
单味补益药对机体防御机能作用的比较研究[J]
.天津中医,1990(2):30-32.
被引量:5
7
赵连根,高淑娟,孟青竹,张凤云.
几类补益药对机体防御机能作用的比较研究[J]
.中医杂志,1990,31(4):52-53.
被引量:39
8
高旭,李丽芬,刘斌钰.
黄芪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4):42-44.
被引量:51
9
李伟,齐振强.
狼疮肾炎的中医中药治疗[J]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2019,8(1):10-12.
被引量:11
10
宋建德,袁丽萍,梁勇,武彩红,李宏全.
药用植物多糖的免疫作用研究进展[J]
.中兽医医药杂志,2004,23(2):22-24.
被引量:20
二级参考文献
261
1
时水治.
系统性红斑狼疮辨证论治探析[J]
.北京中医,2004,23(3):161-163.
被引量:7
2
贺生中,王涛,周建强,苏治国,谭菊,徐婷婷.
黄芪多糖的免疫作用及其兽医临床应用[J]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4,21(7):39-41.
被引量:16
3
盛梅笑,王钢,王身菊.
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候学特征的临床回顾性分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6):475-476.
被引量:11
4
路福源,付澄洲.
系统性红斑狼疮60例辩证体会[J]
.包头医学,2004,28(3):29-29.
被引量:8
5
季宇彬,孔琪,孙红,杨卫东,夏月.
羊栖菜多糖对P_(388)小鼠红细胞免疫促进作用的机制研究[J]
.中国海洋药物,1998,17(2):14-18.
被引量:34
6
陈力真,冯杏婉,周金黄,汤建芳.
地黄多糖b的免疫抑瘤作用及其机理[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3,7(2):153-156.
被引量:36
7
王美英,匡彦德.
白细胞介素-1的诱生和检测条件与冬虫夏草和黄芪对其诱生作用[J]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89,16(5):386-390.
被引量:5
8
余上才,章育正,赵慧娟,于丽华.
枸杞子和白术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上海免疫学杂志,1994,14(1):12-13.
被引量:76
9
张广中,王萍,蔡念宁,杨慧敏.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概况[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1):55-56.
被引量:12
10
包文奇,吕美,王志祥.
黄芪多糖的药理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2005,34(4):78-79.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1242
1
王志远,王梦洁,王莹,崔炎.
白芍总苷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2,38(3):146-151.
被引量:3
2
朱虹,张华,陈海丹.
玉屏风颗粒治疗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及对体液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5):219-222.
被引量:16
3
无,郑雯洁,关凤军,刘福娟,张东风,曾华松,李晓忠.
儿童免疫相关性疾病临床实用热点问题专家建议系列之六——环磷酰胺在中国儿童免疫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建议[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0(9):665-672.
被引量:1
4
康永,徐树彬,刘青,万良硕.
顾步汤加减联合康复新液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疗效及对患者微炎症状态、血管新生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44(11):2632-2636.
被引量:1
5
段利科,赵乐,朱博鹰,师闻.
2D-STI与RT-3DE在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右心室收缩功能中的评估价值[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44(10):2308-2313.
6
贵诗媛,潘静.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21,17(10):154-158.
被引量:2
7
徐小勤,朱华.
中药黄芪的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J]
.壮瑶药研究,2023(1):290-292.
被引量:1
8
龙毛,桂明.
生物制剂在结缔组织病中的应用现状及感染风险[J]
.现代医学,2023,51(2):250-255.
9
郝岩,邹迪,张守琳,张洪宝,翟双庆.
赵振昌教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常用药对探析[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24(8):3099-3104.
被引量:3
10
钟文洋,张阳,谢晓龙,李睿,窦树林.
谢氏正骨水对桡骨远端骨折早期疼痛肿胀的临床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2023,41(10):161-164.
同被引文献
22
1
安苗,吴艳凯,田欣,任炳睿,张文迪,王月,田欢,武柏林.
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结肿大的CT评估及相关临床意义[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21(2):262-266.
被引量:4
2
宋倩,刘健.
刘健辨治系统性红斑狼疮见解与思路管窥[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6):789-791.
被引量:5
3
巴燕.艾克海提,韩玲,古洁乃特.
健脾滋肾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28(4):449-452.
被引量:6
4
尤雯丽,艾儒棣,陈明岭.
健脾滋肾法联合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对患者血浆microRNA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8):3644-3647.
被引量:11
5
安苗,杨林,武柏林.
结缔组织病伴发淋巴结肿大的影像、病理特征及临床意义[J]
.临床荟萃,2018,33(9):817-820.
被引量:3
6
无,曾小峰,陈耀龙.
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J]
.中华内科杂志,2020,59(3):172-185.
被引量:435
7
高晓宇,张哲,王洋,刘悦,孔德昭,孟繁丽,尹妮,潘嘉祥,唐晶,李佳,杨关林.
现代复杂适应系统思想在脾藏象理论中的应用[J]
.中医杂志,2020,61(19):1702-1706.
被引量:14
8
张静,崔祎晢,白玉盛.
白玉盛主任医师辨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及用药特色[J]
.新疆中医药,2020,38(6):34-37.
被引量:2
9
岳筱,雷如意,刘景荣,杨宇霞.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学特征[J]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2021,9(1):5-8.
被引量:5
10
高飞,马乐,谈园,罗宏.
健脾滋肾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2021,40(3):44-45.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
1
张淑香,杨检生.
针灸联合健脾滋肾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22(22):156-158.
2
周巧,刘健,齐亚军,胡月迪.
刘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淋巴结肿大经验和用药特色[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24,36(11):2119-2123.
1
卢程程,钱南南,王亿平,王东.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中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用药规律[J]
.中国民间疗法,2022,30(3):65-69.
被引量:2
2
刘笑琪,牛晓骥,胡金萍.
补益类中药的抗缺氧作用[J]
.中外医学研究,2021,19(35):185-188.
被引量:1
3
刘彦龙.
痹证Ⅱ号方加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血清IL-27、CRP水平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刊,2021,48(24):120-122.
4
袁浩然,许嘉鹏,李林津,解继梅,徐潇,阮雪健,李育红.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疼痛的中医外治法研究概况[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2,31(4):66-70.
被引量:2
5
周辰昱,王玲,于静.
基于六经辨证的《伤寒杂病论》治痹用药规律探讨[J]
.吉林中医药,2022,42(3):343-347.
被引量:4
6
俞赟丰,杨欣雨,韦方敏,胡志希,姚璐莎,许潜.
《古今名医临证实录丛书·痹证》治疗痹证的用药规律研究[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22,36(1):72-75.
被引量:3
7
欧阳燕婷,何杏仪,陈丽敏,谭志滨,黄景胜,刘思蕴,吴桂文,吴端仪.
仙灵骨葆胶囊使用后肝功能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35(5):851-853.
被引量:2
8
韩文舫.
汗法治疗痹证验案2则[J]
.中国民间疗法,2022,30(6):105-107.
9
王慎,谢林.
《杂病源流犀烛》痹证用药处方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2021,13(34):45-49.
10
岳艳红,李慧丽,马文辉.
马文辉辨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经验[J]
.中国民间疗法,2022,30(6):31-33.
被引量:2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