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三线建设是在特殊时期以巩固国防和加强备战为目的而开展的全方位、大规模的工业布局调整。为达成调整目的,当时利用制度安排、利益共享、精神鼓励等备战动员方式,调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到三线,一批批知青、技术人员、行政人员及其家属迁移到西部,他们形成了以“服从意识、训练意识、保密意识、忧患意识”为核心的备战意识。通过亲历者讲述这些动员方式与备战意识,可以更加生动地了解个体在宏大叙事中的生命历程与集体记忆,从而使人们更加客观地评价三线建设这段历史,增强“三线人”的身份认同与国家认同。
作者
谢治菊
陆珍旭
Xie Zhiju;Lu Zhenxu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2期170-178,共9页
NingXia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卓越研究计划项目“社会学理论与中国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