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9 014例阴虚证处方中牡丹皮的用药规律,为牡丹皮的临床应用与药理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参考。方法 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构建牡丹皮相关数据库,统计其主治的中医疾病、西医疾病及证候类型频次,分析总体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置信度为0.9时,不同支持度下牡丹皮治疗阴虚证配伍的核心药材及其组合规律。随后采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进一步挖掘牡丹皮高频次应用的证候类型中配伍的核心药材及其组合规律。结果 在9 014例阴虚证处方中,牡丹皮主治的阴虚证高度集中于肝、肾、脾等脏腑;主治中医证候共52种,频次最高的3类阴虚证候分别为肝肾阴虚证、肾阴虚证、脾肾阴虚证;主治中医疾病类型共98种,频次≥200的有11种疾病,频次前3的疾病分别为乳疬病、眩晕病、尿浊病等;主治西医疾病265种,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位列频次前3。牡丹皮在阴虚证处方中配伍频次最高的前3味药为茯苓、生地黄、山药。其核心组合为牡丹皮-茯苓、牡丹皮-生地黄、牡丹皮-山药。高频证型中牡丹皮的药物配伍规律分析结果显示,肝肾阴虚证中,核心配伍的药物主要有5味,即山茱萸、泽泻、山药、生地黄、茯苓(支持度40%),这些药物共构成13种核心配伍组合;肾阴虚证中,核心配伍药物有4味,即山药、生地黄、茯苓、知母(支持度高达50%),构成14种核心配伍组合。脾肾阴虚证中,核心配伍药物有5味,即黄芪、山药、山茱萸、熟地黄、茯苓(支持度40%),构成9种核心配伍组合。结论 本次基于大样本数临床处方分析牡丹皮在阴虚证中的实际使用情况,首次呈现了牡丹皮治疗阴虚证的组方规律及不同脏腑阴虚证的核心组合规律,可为牡丹皮的现代临床应用和现代药理学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
出处
《福建中医药》
2022年第3期11-16,共6页
Fuji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