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历史、神话与神话性——新文化运动的“新文化史”研究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历史自身绵延不断,欲使其成为认知对象,史家乃不得不在其间选取若干“恰当”位置,加以“标点”,将其划分为章节、段落、句和句、词与词,区分出主线、旁支、起点、转折与终结。点断的位置有异,施加的符号不一,同样的历史就呈现出各异的“可读性”。1“标点”工作就其本质而言是临时性的,却也是研究者的能动力所在:未经“标点”的历史将毫无“意义”,但也并非所有的断裂都具有同等丰沛的生产能力,只有极少数的点,才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无限”的意义潜能,“五四新文化运动”无疑就是其中的一个。
作者 王东杰
机构地区 清华大学历史系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27,共5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55

  • 1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序》(1927年).《陈寅恪诗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0页.
  • 2蒙思明.《历史研究的对象》[J].华文月刊,1942,1(6):15-15.
  • 3蒙文通.《治学杂语》,《蒙文通学记》,第3页,三联书店2006年版.
  • 4吕思勉.《历史研究法》,《吕著史学与史籍》,第12页.
  • 5钱锺书.《读<拉奥孔>》,钱锺书.《七缀集》,三联书店,2002年,第45页.
  • 6傅斯年.《评丁文江(历史人物与地理的关系)》(1924年),《傅斯年全集》,第4册第495-496页.
  • 7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三松堂全集:第六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85页.
  • 8贺昌群.《一个对比》(1934年),《贺昌群文集》第3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546页.
  • 9李大钊.《史学要论》(1924年),载李大钊研究会编《李大钊文集》4,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12页.
  • 10吕思勉.《史籍与史学》,载《吕著史学与史籍》,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8页.

共引文献54

同被引文献7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