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治佛教的“复兴”是传统世界宗教融入近代民族国家的经典案例,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宗教的民族化改革。明治时期日本的民族认同主要表现为以天皇为中心的“臣民”认知的形成以及对本民族国际地位的重构。在民族认同形成过程中,明治佛教一方面迎合官方的宗教政策,谋求体制内教派的合法化和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改编自身的宗教语言以适应“民族”语境,将天皇信仰与本民族中心主义论调吸纳到宗教体系之中,表明自身在民族国家中教化民众的现实价值。明治佛教通过与民族认同的磨合,强化了自身的世俗性和政治性,转型为为民族国家服务的民族佛教,但也刺激了民族国家向帝国的演变。从民族主义的视角来审视明治时期日本政教关系的演变,可以摆脱佛教作为政府政策被动接受者的固化思维,从而更加客观地评价宗教在近代政治发展历程中的作用。
出处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58,共8页
The World Religious Cultures
基金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明治维新的‘公议’构想及其扭曲研究”(项目编号:20BSS02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