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30年,以中国人为活动主体的近代中西文学关系(1840—1898)研究相当少。这与从事这一研究的学术条件与价值取向有关。钱锺书《汉译第一首英语诗〈人生颂〉及有关二三事》一文关于晚清外交官对西方文学不感兴趣的判断,在很多人身上都不能成立。郭嵩焘不懂外文,对西方文学一无所知,但从对他日记的分析中,却能发现一种关注和学习的态度。郭嵩焘的个案提示我们,关于这一特殊时段的中西文学关系,有重新省察的必要。以中国人为研究对象,努力挖掘与之相关的许多“边角的事实”,使这一时段中西文学关系的有机景观得以浮现,才能疏通1898年前后的中西文学关系,进而确立其内在的关联。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4-223,共10页
Literary Review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本土视域下的近代中西文学关系研究(1840—1898)”(项目编号19BWW0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