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拟剧论视域下的倦怠社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普及,其技术优势更利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沟通交流,然而近几年社交媒体的“阴暗面”逐渐显露,社交媒体倦怠便是其中较为典型的影响之一。由于诸多因素,人们的社交生活呈现过载的状态,在使用媒体社交的时候涌现出不适的心理状态,而现实中又难以排解,为了“自我解救”,不得已产生潜水、蔽群、退圈等消极形式的倦怠行为。
作者
彭嘉彦
机构地区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
出处
《传播力研究》
2022年第5期151-153,共3页
Research on Transmission Competence
关键词
社交倦怠
印象管理
信息过载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0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57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1
刘鲁川,李旭,张冰倩.
基于扎根理论的社交媒体用户倦怠与消极使用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40(12):100-106.
被引量:103
2
洪杰文,段梦蓉.
朋友圈泛化下的社交媒体倦怠和网络社交自我[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2):76-81.
被引量:55
3
代宝,罗蕊,续杨晓雪.
社交媒体倦怠:含义、前因及后果[J]
.现代情报,2019,39(9):142-150.
被引量:22
4
阚晓君.
探析社交媒体使用的倦怠心理[J]
.传媒论坛,2020,0(6):22-23.
被引量:1
5
杨园园.
社交媒体倦怠的成因及影响探析[J]
.青年记者,2020(3):27-28.
被引量:5
6
薛静,洪杰文.
角色压力视角下青年群体社交媒体倦怠影响因素研究——以微信朋友圈为例[J]
.新闻界,2020(7):21-32.
被引量:23
7
张艳丰,李贺,彭丽徽.
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及实证研究[J]
.现代情报,2017,37(10):36-41.
被引量:43
8
郭蕾,余波,李洋,温亮明,张妍妍.
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微信调查[J]
.图书馆研究,2019,49(6):1-14.
被引量:10
9
皇甫铮.
模糊的边界:微信隐私与社交媒体倦怠[J]
.出版广角,2018(7):75-77.
被引量:14
10
李宏,李微.
社交媒体倦怠研究述评与展望[J]
.情报科学,2017,35(9):172-176.
被引量:60
二级参考文献
70
1
洪杰文,段梦蓉.
朋友圈泛化下的社交媒体倦怠和网络社交自我[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2):76-81.
被引量:55
2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
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
.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被引量:7504
3
韩登亮,齐志斐.
大学生手机成瘾症的心理学探析[J]
.当代青年研究,2005(12):34-38.
被引量:223
4
周文霞,郭桂萍.
自我效能感:概念、理论和应用[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20(1):91-97.
被引量:572
5
黄才炎,严标宾.
大学生手机短信交往行为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3):255-257.
被引量:52
6
吉路.
台湾学生七成有手机依赖症[J]
.北京档案,2006(10):46-46.
被引量:6
7
杨静,顾海根.
理科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的关系[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17):3282-3284.
被引量:7
8
肖静.
新媒介环境中人的异化[J]
.当代传播,2007(5):64-65.
被引量:37
9
徐华,吴玄娜,兰彦婷,陈英和.
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编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1):26-27.
被引量:181
10
刘传俊,刘照云,朱其志,叶宁.
江苏省513名大学生短信交往行为调查[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5):357-357.
被引量:31
共引文献
575
1
何安明,万娇娇,惠秋平.
青少年生活事件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一项交叉滞后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1(2):366-369.
被引量:10
2
陈素白,项倩.
自我表露动机与角色压力视角下的朋友圈隐私管理机制研究[J]
.新闻大学,2022(12):32-45.
被引量:3
3
李武,杜兰娟,谢泽杭.
微信好友多样性会影响用户对选择性呈现功能的使用吗?——基于语境坍塌视角的探讨[J]
.新媒体与社会,2022(1):249-269.
被引量:1
4
关越元,曾可欣,李健航,张诗婷.
角色转变对往届毕业生微信朋友圈自我消除行为的影响研究[J]
.新媒体研究,2024,10(4):25-32.
5
李宝库,杨新.
多竞争虚拟品牌社区间消费者转移行为研究[J]
.新媒体研究,2023,9(18):41-47.
6
赵语艺.
从仅三天可见到24小时“状态”:青年微信使用中的印象管理轻量化转向[J]
.新媒体研究,2023,9(16):22-24.
被引量:1
7
熊兰.
呈现与设限:微信朋友圈使用倦怠现象探究[J]
.新媒体研究,2023,9(16):14-17.
被引量:3
8
王一婷.
从朋友圈到微信状态:青年群体社交媒体倦怠下“轻表达”的兴起与自我呈现变化[J]
.新媒体研究,2022,8(19):41-46.
被引量:4
9
张倩雯.
PPM框架下社交媒体的用户迁移行为研究——以微信朋友圈沉寂与微博活跃为例[J]
.新媒体研究,2021,7(24):25-30.
被引量:1
10
郭文怡,谭丽斯.
大学生孤独感及手机成瘾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综述[J]
.心理月刊,2024(15):218-220.
1
胡伟,王建军,袁付成.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信息过载、负性情绪与无意传谣行为的关系[J]
.大理大学学报,2022,7(3):109-113.
被引量:2
2
刘净娇,王涛,侯娜,杨霜,李晓蕾,黄列玉.
医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业倦怠的关系:手机成瘾的中介作用[J]
.心理月刊,2022(1):46-47.
被引量:3
3
黄晓.
社交媒体倦怠影响因素分析[J]
.市场调查信息(综合版),2021(7):162-162.
4
叶小艳,王赟.
拟剧论视角下电影行业对青少年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探析[J]
.艺术科技,2022,35(1):55-57.
5
焦嘉,吴宇飞.
移动群智感知中基于空间时间序列的真值发现算法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8):67-68.
6
胡琪,朱定局,吴惠粦,巫丽红.
智能推荐系统研究综述[J]
.计算机系统应用,2022,31(4):47-58.
被引量:10
7
钱建功.
心理弹性对小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审视[J]
.新一代(理论版),2021(19):29-30.
8
龙泰良.
论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国有企业的宣传工作[J]
.南方论刊,2022(4):80-81.
9
岳婷,王茜茹,陈红,李梦婷,刘海雯.
印象管理动机视角下个体情感对居民自愿减碳行为的影响研究[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21(2):40-52.
被引量:5
10
李茂宁,玄颖双.
条形图和圆环图数据占比映射的比较研究[J]
.包装工程,2022,43(8):210-216.
传播力研究
202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