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根据2014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提出的临床实践性定义[1],间隔24 h以上的两次非诱发性痫性发作可诊断癫痫,但是,对于首次痫性发作,怎样判断为诱发性?单次非诱发性痫性发作在哪些情况下可以考虑给予抗痫性发作药物(anti-seizure medication,ASM)治疗?从首次痫性发作到癫痫还有多远?这是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急诊神经科的临床医师经常要面对的棘手问题。不同病因所致的首次痫性发作,其临床症状表现为意识、运动、感觉、自主神经或精神活动改变[2]。据估计,约8%的人会在一生中经历1次痫性发作[3],然而,单次的发作事件如头昏头痛一样,只是临床症状而已,而最终真正发展成癫痫者只是少数。但首次痫性发作仍然会对患者造成心理负担,会否复发?何时复发?关键时刻复发怎么办?因此,客观地评估分析首次痫性发作的前因后果,可给患者提供相对科学的建议。本文旨在对不同病因所致的首次痫性发作的科学判断,及其后续相关处理,尤其是否需要ASM治疗及其用药时机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述评,以期为临床更好地处理首次痫性发作提供参考。
出处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2年第2期65-69,共5页
Journal of Epileptology and Electroneurophysiology(China)
基金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项目(教科技厅函[2020]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