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身观与心证——《庄子》“忠恕之道”发微 被引量:2

In-person Witnessing and Mind Reasoning:Principles of Loyalty and Consideration in Zhuangzi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忠恕是孔子的一贯之道,在儒家的经典诠释史上,通常是强调其道德层面的意涵。章太炎别出新解,一是称忠恕之道是求知的方法论,内含归纳与演绎的逻辑学原理;二是说庄子继承孔子的忠恕之道,其中包含德性之知与闻见之知的双重义谛。就德性的层面言,相对于儒家的尽己、推己说,庄子主张“才全而德不形”,反对将道德形显发用出来;就知识的层面说,忠指身观,恕指心证,前者是验事以成理,后者是据理以事量,犹如逻辑学中归纳与演绎的方法。透过对庄子忠恕之道的阐发,不仅丰富了忠恕的意涵——忠恕因而成了解读庄子的人生哲学及其认识论的重要概念,还可由此观照孔子与庄子、儒家与道家之间的思想关联。
作者 黄燕强 Huang Yanqiang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0-146,共7页 Modern Philosophy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课题“近代诸子学与经学关系研究”(17CZX034)。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39

  • 1林庆彰.明末清初经学研究的回归原典运动[J].孔子研究,1989(2):100-110. 被引量:9
  • 2罗志田.学术的“对手方”[J].历史研究,2004(4):18-20. 被引量:5
  • 3.《养生主》[M].,..
  • 4周作人.《汉文学的传统》,载《周作人全集》第4册《药堂杂文》,台北,蓝灯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第167页.
  • 5章太炎.《演佛学大义》[J].中国哲学,(1911):308-308.
  • 6余英时.《吾道一以贯之》,载《余英时文集》第7卷《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7页.
  • 7胡适《论墨学》,载《胡适文存二集》,黄山书社1996年版,第124-130页.
  • 8程恩泽.《癸巳类稿又序》,载《程侍郎遗集》,商务印书馆l936年版,第142页.
  • 9刘咸圻.《子疏定本·老徒裔弟三》(1931年),载《推十书》第1册,第810页.
  • 10梁启超.《与清华研究院同学谈话记》(1925年9月),载《饮冰室合集·集外文》,第964页.

共引文献29

同被引文献57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