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被缚的女性?——论萧红《生死场》中的性别启蒙困境 被引量:1

Females Bound?On the Dilemmaof Gender Awareness Formation in Xiao Hong’s The Field of Life and Death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具悲情意义的一位女作家,萧红无疑是站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延长线上的,“男女平等”“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出走的娜拉”等“五四式”的女性启蒙主题,始终在她的作品中有所表现,但是,作为文学上“起手式”的《生死场》,却因为九一八事变的刺激、“东北流亡作家”的身份,以及由此而起的激进的抗日情绪,而给她“打开了踏着政治史的刻度进入文学史的时间之门”①。
作者 赵牧 邓奕 Zhao Mu;Deng Yi
机构地区 广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0-76,共7页 Southe1rn Cultural Forum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现代作家的‘延安道路’及其当代意义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020BZW183 广西壮族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政治·文学·社交:三维视野中的左翼文化圈——以萧红与华岗的交往为例”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YCSW2021004。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二级参考文献25

  • 1陈琳.对人类生存意义的文化观照——评萧红的《生死场》[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5(4):64-68. 被引量:9
  • 2鲁迅.《(生死场)序言》,《且介亭杂文二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08页.
  • 3胡风.《(生死场)·后记》,收入《胡风全集·卷2》,第432页.
  • 4茅盾.《(呼兰河传)序》收入,《茅盾全集·卷23》,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49,350页.
  • 5刘禾.《文本,批评与民族国家文学》,见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上),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版,第475页.
  • 6皇甫晓涛.《萧红现象.兼谈中国现代文化思想的几个困惑点》,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 7陈思和.《启蒙视角下的民间悲剧.(生死场)》,收入《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 8林贤治《漂泊者萧红》,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
  • 9冯雪峰.《关于新的小说的诞生》,见杨桂欣编《观察丁玲》,大众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198页.
  • 10萧红.《生死场》,收入《萧红十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62,160,127,99,115,105页.

共引文献72

同被引文献9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