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现代语境中,“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东西方商贸往来的代名词,更作为“世界文明融合之路”的重要话语载体和文化符号存在,成为中国连通世界的世所共知、不言自明的符号。但事实上,它是1870年代德国学者李希霍芬提出的概念,其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外来概念的接引、中国学界的质疑与认同、史学与考古互证、形成话语体系并宣传普及等过程。在中国社会、本土文化与“丝绸之路”外来概念的碰撞交流历史进程中,中国在“丝绸之路”话语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加强,为树立文化自信提供了宝贵资源。这正是在中外文明的相互交流中,在现代西方刺激中国史观转型中,在中国变被动为主动建构与传播中,产生中国文化符号与形象的典型案例。
出处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96-204,共9页
Journal of The Central Institute of Socialism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丝绸之路的概念史研究”(21YJCZH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