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楚文字讹混现象举隅
On Some Confused Characters of Chu Character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楚文字中“■”形有时会讹写成“■”形,属“■”→“■”的单向讹混。据此,《清华九·成人》简 1“■”应改隶为“■”,右旁系“■”的讹写。《上博四·内豊》篇“■”与《上博四·逸诗》篇“■”应是一字异体,都读为“豈”,用为反诘副词。《上博四·逸诗》篇“■”所从的“■”与“幾”的一种省体类似。《上博七·武王践阼》简 1 的“幾”和简 2的“微”写法不同应是有意区分。
作者
方翔
Fang Xiang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物春秋》
2022年第2期35-39,共5页
关键词
楚文字
单向讹混
清华九
上博简
徵与後
幾与微
分类号
K877.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李松儒.
上博七《武王践阼》的抄写特征及文本构成[J]
.江汉考古,2015(2):110-115.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7
1
陈佩芬:《武王践阼释文考释》,《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49-150页.
2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上博七·武王践阼)校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2008年12月30日.
3
刘秋瑞:《再论(武王践阼)是两个版本》,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2009年1月8日.
4
刘洪涛:《(民之父母)、《(武王践阼)合编一卷说》,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2009年1月5日.
5
陈伟:《(武王践阼)“应日”试说》,简帛网,2009年1月4日.
6
刘洪涛:《用简本校读传本(武王践阼)》,简帛网,2009年3月3日.
7
郝士宏:《再读(武王践阼)小记二则》,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2009年1月16日.
共引文献
5
1
張榮輝.
上博楚簡殘漶字擬補四則[J]
.简帛,2021(2):131-142.
2
牛新房.
战国竹书复原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3,3(1):43-48.
3
孙红芳.
文化记忆理论视野下先秦时代文本书写与流变——以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七)《武王践阼》为例[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2(2):59-62.
4
吴祺,张学城.
上博七补说二则[J]
.华夏考古,2020(3):111-115.
被引量:1
5
廖群.
“说体”“托体”与回到“疑古”“信古”之间——以先秦两汉出土文献为例[J]
.文史哲,2022(4):87-97.
1
杨疾超.
重估楚文字书法在书法史中的价值与意义[J]
.西泠艺丛,2020(8):25-37.
2
陳哲.
釋上博竹書《顔淵問於孔子》用爲“愛”之字[J]
.汉语史学报,2021(2):258-262.
3
石小力.
说战国楚文字中用为“一”的“翼”字[J]
.中国语文,2022(1):106-113.
被引量:5
4
董志翘.
字形讹混与古书校读——以“面”“而”“向”“回”为例[J]
.中国语文,2022(1):96-105.
被引量:2
5
刘乐贤.
也说上博简《吴命》中原释作“走”的字[J]
.古文字研究,2020(1):375-379.
6
刘全志.
《论语》子张“书诸绅”与箴诫传统[J]
.学术界,2018(11):110-119.
被引量:2
7
李聪.
《山海经》北方名“䳃”新诂[J]
.语言研究,2022,42(2):107-110.
8
李刚.
读楚简札记[J]
.古文字研究,2020(1):480-484.
9
李松儒.
郭店、上博简孔子文献合考一则[J]
.古文字研究,2020(1):473-475.
10
郑妞.
上古齿音特殊谐声字考辨举隅——兼论上古*s-复辅音构拟[J]
.励耘语言学刊,2021(2):60-72.
文物春秋
202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