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媒介使用素养与声音公放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中国,随着移动通信设备和短视频应用的普及,由声音公放(即:声音外放)引发的社会纠纷接连出现。那么,声音公放有哪些作用、好处以及缺点?本文运用定性研究方法分析发现,声音公放可满足媒介使用者情绪共享、听觉享受、听力健康等多方面需要,也受到传统视听习惯和耳机功能特点的影响。声音公放给社会生活带来的问题不能与个人素质简单挂钩,因为合理、合法有节制地使用媒介是媒介使用素养的根本意涵,应由音视频平台、公益宣传部门、公共场所管理部门等多方合作,共同打造健康和谐的声环境。
作者 黄名媛
机构地区 中国传媒大学
出处 《中国广播》 2022年第1期26-31,共6页 China Broadcast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9

  • 1张志东.中国学者关于近代中国市民社会问题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近代史研究,1998(2):298-307. 被引量:25
  • 2张玲.媒介素养教育——一个亟待研究与发展的领域[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4(4):101-102. 被引量:88
  • 3胡莹,项国雄.传者素养:媒介素养教育的根本[J].传媒观察,2005(8):42-43. 被引量:43
  • 4陈力丹.关于媒介素养与新闻教育的网上对话[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2):12-17. 被引量:33
  • 5《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第二章第四节.
  • 6尤尔根·哈贝马斯,汪晖译..《公共领域》..汪晖,陈燕谷主编..《文化与公共性》..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第125,126,126,128,129页..
  • 7尤尔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王晓珏,刘北城,宋伟杰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999年,第35-38,39-40,41,223,32,46页.
  • 8尤尔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王晓珏,刘北城,宋伟杰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1990年版序言”,第5-6页.
  • 9Seyla Benhahib, “Model af Public Space: Hannah A.rendt, the Liberal Tradition, and Jurgen Habermas”, in Habermas and the Public Sphere, edited by Craig Calhoun,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1992.p.74, 86, 86- 87.
  • 10魏斐德.《市民社会和公共领域问题的论争-西方人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思考》,见邓正来,J.C.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第375页.

共引文献31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