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媒介背景下的跨文本性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热拉尔·热奈特提出了跨文本性的五种类型,但其源文本囿于单一印刷媒介的语言文本,忽视接受者和文本的关系。美国媒介学家博尔特和菲德勒提出了取鉴和媒介形态变化的观点,印刷媒介公司将语言或电子文本作为源文本,注重接受者的文本需求。美国叙事学家查特曼和法国电影学家米特里提出了可译性和电子图像意义理论,电子媒介公司大都以图像文本作为源文本,同样注重接受者的文本需求。美国媒介学家普尔等探索了各种媒介融合的融合媒介,融合媒介公司使各种媒介文本都可以成为源文本,对接受者进行精准反馈;21世纪以来,中国通过融合媒介技术平台的建设促进传统的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的媒介融合,中国融合媒介公司还突出短视频文本和口语直播文本,引导接受者参与创造文本。
作者 蒋传红
机构地区 江苏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0-117,共8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江苏大学高级技术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法国符号学派的大众文化研究”(2014JDG205)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课题“巴特符号学背景下的大众文化理论研究”(18HQ040)。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7

同被引文献1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