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释“■、永”——中国古人对脈的认识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古"■、永"同字,学者已有论列①。字作,或作■,又作■②,正反无别。第一至四例为其基本结构,主体从人,鼎"永"字(即■)的人形尤为逼真,而人侧的曲画则紧依人之身体诘诎而绘,与人身成为一体。"■、永"同源,但孰古孰今?《说文》训"永"为"长",又训"■"为"水之邪流别",从反永,以"永、■"有古今之分。
作者 冯时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古文字研究》 2016年第1期518-522,共5页
关键词 同字 流别 人形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共引文献3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