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以新建本科院校——泰州学院为例,追踪了2016级和2017级应用化学专业(理科)和制药工程专业(工科)四年制本科生的学习成绩,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成绩为样本,按学期计算平均成绩,与入学的高考成绩进行相关分析,了解高考预测度,并进行了学期间的平均成绩相关分析;根据相关系数揭示大学生的学习规律。结果表明,高考成绩只与大学前3个学期的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显著相关,而与后面学期的专业必修课弱相关,说明高考成绩虽然对本科生学业成绩有正向影响,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或者说在本科学习中不起决定性作用;学期间的学习成绩相关分析中,第1学期与后面学期均正相关,从第2学期开始,与后面学期的相关性呈现出递减趋势,表现为一种链式反应状态;而相邻学期间的平均成绩的相关性显著,非相邻学期成绩的相关性弱,时间相隔愈远,相关程度愈弱。并据此给出建议:新建本科院校要在大学第1、2学期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课程设置要形成基础课和专业课环环相扣的模式;通过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厚实技能基础上,培养出有发展后劲和潜力的现代应用型人才。
出处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2期142-146,共5页
Journal of Huaiyin Teachers College;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泰州学院教改项目“中职—本科应用型人才衔接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以泰州学院‘3+4’应用化学专业为例”(2020JGB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