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网络舆情隐喻化的传播内容与形象建构分析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网民为了更强烈地表达情绪和观点,往往采用隐喻化的表达方式,形成网络舆情隐喻化现象。政治隐喻、社会问题隐喻和大众文化隐喻是目前网络舆情隐喻化传播常见的三种类型。政治隐喻是网民创造性地解读政治的表现,社会问题隐喻突出了潜在问题的发展倾向,大众文化隐喻通常体现了网民的娱乐和狂欢。网络舆情隐喻化内容常以文字、图像、视频三种形式出现,具有简单与通俗、娱乐与失语、丰富与重构的特点。网络舆情隐喻化现象是对隐喻化本体的解读和重构,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是常用的网络隐喻建构方式。
出处 《中国记者》 2022年第5期104-110,共7页 Chinese Journalist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31

  • 1赵复三.法国大革命与20世纪之中国[J].近代史研究,1989(4):1-20. 被引量:3
  • 2高毅.法国革命文化与现代中国革命[J].浙江学刊,2006(4):76-81. 被引量:6
  • 3艾伦·塞特.《符号、结构主义和电视》,《重组话语频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3-15页.
  • 4罗曼·雅克布逊.《隐喻和换喻的两极》,选自伍蠡甫、胡经之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 5罗兰·巴尔特著,许蔷蔷、许绮玲译.《神话-大众文化诠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 6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沙·巴利阿·薛施蔼编,高明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 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办的网站《实践与文本》http://www.ptext.cn.
  • 8特伦斯·霍克斯著《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7月版,P18,P135。
  • 9罗兰·巴尔特著,李幼蒸译.《符号学原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142页.
  • 10约翰·费斯克著,张锦华等译.《传播符号学理论》,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版,127页.

共引文献53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