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人工智能时代机器对无产阶级的抽象统治——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性视角

The Domination of the Machine over the Proletariat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ased on the Subjectiv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是人之为人的主体性存在方式,可将其划分为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两种呈现形态。据此,如果说19世纪工业资本主义时期机器替代了人的体力劳动,那么当今人工智能时代则是在其基础上对人的智力劳动的进一步替代。这是对近代哲学所描述的人的主体性地位的全面动摇,它包括人是能够理性把握自然规律的“认知主体”、人是应当普遍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主体”、人是物质需求亟须得到满足的“欲望主体”等。概言之,人工智能的资本主义应用从生产活动到消费活动、从物质活动到精神活动,整体形成了对无产阶级的三重抽象统治。首先,人工智能的“去技能化”催生出“非物质劳动”这一生产形态,它模糊了无产阶级的生产与生活、劳动时间与自由时间之间的界限,使其智力资源愈益为资本增殖服务。其次,机器智能的技术合理性转变为政治合理性,让本应享受生命、财产、自由和平等等近代政治解放成果的无产阶级,沦为维护当今严重等级对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无用阶级”。最后,数字图像在消费领域中所建构的景观符号,没有促使无产阶级产生社会变革诉求,反而使其沉溺于普通消费者身份,滋生出一种能够与资产阶级共享平等自由的意识形态观念。在人工智能时代,立足于上述三重抽象统治关系所奠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面临着难以调和的内在矛盾,只有在更高形态的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实现无产阶级真正的解放。
作者 程萌 Cheng Meng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43,共10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40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2页.
  • 2《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34页.
  •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8.第344页.
  • 5《孙正聿哲学文集》第5卷,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2页.
  • 6卢卡奇 杜章智译.《历史与阶级意识》[M].商务印书馆,1995年..
  • 7乌尔里希·贝克 何博闻译.《风险社会》[M].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1版.第86页.
  •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77页.

共引文献13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