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自噬概述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分解代谢多阶段过程,涉及溶酶体对细胞质大分子的降解。在这个过程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和受损的细胞器从细胞质中分离出来,形成称为自噬体的双膜囊泡,并被转移到溶酶体进行消化。然后将消化的细胞成分释放到细胞质中以供再利用[1]。因此,自噬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和保护细胞免受损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被环境因素和细胞内刺激激活,以恢复细胞成分,消除异常物质并最终维持细胞内稳态[2]。目前,自噬包括以下三种类型:大自噬、微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其中,大自噬是自噬中研究最广泛的形式,是真核生物用于维持细胞稳态的主要机制[3]。典型的自噬反应调节过程包括五个阶段:起始阶段、吞噬细胞成核阶段、吞噬细胞扩展和底物选择阶段、自噬细胞-溶酶体融合阶段和溶酶体底物降解阶段[4]。
出处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2年第3期445-449,共5页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Diagnosis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0662)
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01803D31110)
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SZSM2021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