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由与道德法则问题是康德研究中的重要议题。1785年,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中试图通过“交互论”的演绎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不过随后他也意识到了其中隐蔽的循环论证。在1788年出版的《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放弃了对自由和道德法则的“演绎”,将解决方案转变为径直诉诸“理性的事实”这一概念。然而,由于他的“阐明”较为简练,断语多于论证,无形之中又为后世学人将其视为理性的“独断论者”增加了口实。针对这一现象,近年不少学者认为,我们应该跳出康德实践哲学的既定范围,站在“视之为真”的整体高度,借助第一批判中的“道德确信”与第三批判中的“事实”等思想资源来阐释康德道德思想中的疑难问题,如此方可为批判哲学家免除独断倾向的标签,进而对其思想中的自由、道德法则和理性的事实之关系问题给予合理的诠释。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73,共9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康德批判哲学的宗教之维研究”(编号20FZXB028)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