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天人合一”观念的“象喻”发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华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象”将情志和物象进行类比与置换,构成了中国文化的诗性特质。百年来,中国电影逐渐形成了将“象喻”思维融于创作的传统。“象喻”是超级电影语言,它可以是一个镜头、一个蒙太奇段落,甚至是全片;也可以是一个人物形象、一件道具、一个人物的名字、一句台词、一个空间等。“象喻”思维参与构建中国电影美学,突破了西方所定义的电影语言体系,以一种整体思维融合具体与抽象、表象与本质,是本土电影美学的重要成果。
出处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6-142,共7页
Contemporary Cine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