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煤自燃标志性气体的阻化剂优选研究
被引量:
1
Optimization Study of Inhibitors Based on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Signature Ga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为了探究不同阻化剂对煤样的阻化效果,以沙坪煤矿8号和13号煤样为研究对象,基于煤样指标气体优选结果,对煤样在6种阻化剂阻化前后进行程序升温试验。研究表明,两种煤样都建立起以CO、C_(2)H_(4)和H_(2)为指标气体的预测预报煤自燃体系;以指标气体的产量和产气温度为指标,经阻化剂处理后的煤样,指标气体产量都有所下降,产气温度也都有升高的变化,其中水玻璃+NaHCO_(3)的阻化效果最为显著。
作者
张燕
ZHANG Yan
机构地区
山西潞安化工集团余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煤》
2022年第7期34-37,44,共5页
Coal
关键词
阻化剂
指标气体
程序升温
阻化效果
分类号
TD752.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1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75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李晓曦,谭波.
煤自燃阻化剂的阻化效果动力学分析及优选[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7,27(6):79-84.
被引量:8
2
贺飞,王继仁,郝朝瑜,孔建飞,王宏飞,刘慧慧.
以耗氧时间为指标的脱氧型阻化剂优选试验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6,26(3):71-75.
被引量:7
3
周西华,李诚玉,李昂,何满辉,庞丹,宋东平,齐庆杰.
以着火活化能变化为指标的优选煤自燃阻化剂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24(6):20-25.
被引量:28
4
邓军,李贝,李珍宝,张莹,关欣杰.
预报煤自燃的气体指标优选试验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2014,42(1):55-59.
被引量:87
5
王雪峰,邓汉忠,邓存宝,张勋,赵奇.
煤自燃阻化剂选择及喷洒工艺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3(10):105-109.
被引量:20
6
焦新明,王德明,仲晓星,李金帅,雷丹.
不同阻化剂对煤自燃临界温度影响的实验研究[J]
.煤炭工程,2012,44(2):88-91.
被引量:15
7
屈先朝.
煤炭自燃防治技术评价体系[J]
.煤炭学报,2007,32(10):1026-1030.
被引量:5
8
王从陆,伍爱友,蔡康旭.
煤炭自燃倾向性试验研究及指标气体优选[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10):131-134.
被引量:38
二级参考文献
71
1
屈先朝.
煤炭自燃防治技术评价体系[J]
.煤炭学报,2007,32(10):1026-1030.
被引量:5
2
肖旸,王振平,马砺,翟小伟.
煤自燃指标气体与特征温度的对应关系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2008,36(6):47-51.
被引量:98
3
仲晓星,王德明,尹晓丹.
基于程序升温的煤自燃临界温度测试方法[J]
.煤炭学报,2010,35(S1):128-131.
被引量:86
4
于水军,谢锋承,路长,余明高.
不同还原程度煤的氧化与阻化特性[J]
.煤炭学报,2010,35(S1):136-140.
被引量:24
5
秦波涛,王德明,李增华,马汉鹏.
以活化能的观点研究煤炭自燃机理[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1):11-13.
被引量:41
6
余明高,贾海林,潘荣锟.
乌达矿区煤自燃预测标志气体研究[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2):89-94.
被引量:19
7
陆伟,王德明,陈舸,仲晓星,刘桂智.
煤自燃阻化剂性能评价的程序升温氧化法研究[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05,32(6):12-14.
被引量:22
8
肖辉,杜翠凤.
新型高聚物阻化剂的阻化效果研究[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32(3):6-8.
被引量:10
9
何理,蒋仲安,钟茂华.
正交实验法优选煤炭自燃凝胶阻化剂及其应用[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2(4):40-44.
被引量:11
10
陈全,王省身.
综放采场自然发火规律及注氮防灭火技术研究[J]
.煤炭学报,1996,21(6):618-623.
被引量:28
共引文献
175
1
董红娟,卢悦,张金山,温磊,袁治国.
煤矸石自燃阶段特征与气体释放特性分析[J]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22,41(4):341-344.
被引量:3
2
粟才全,王刚,张睿,于岩斌.
梁宝寺煤矿小煤样自燃升温指标气体的试验研究[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4):87-92.
被引量:3
3
邓存宝,王继仁,邓汉忠,洪林,陆卫东.
氧在煤表面—CH_2—NH_2基团上的化学吸附[J]
.煤炭学报,2009,34(9):1234-1238.
被引量:15
4
黄显华.
平朔矿区9^#煤程序升温氧化过程中指标气体变化规律研究[J]
.中国煤炭,2010,36(2):95-96.
被引量:3
5
王家学,潘荣锟,余明高,董柄文.
高硫自燃煤层低温氧化气体衍生规律研究[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1):7-10.
被引量:5
6
刘晓晨,武建军,赵菲菲,刘明.
中国北方地下煤层发火概率统计分析[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11,39(3):7-13.
7
邓军,王楠,文虎,陈晓坤,张健.
胶体防灭火材料阻化性能试验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2011,39(7):49-52.
被引量:18
8
谭波,左东方.
基于物元模型的煤自燃危险性分析[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21(8):48-53.
被引量:14
9
王明哲,王继胜.
滕东生建煤矿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的研究与实践[J]
.山东煤炭科技,2011,29(6):161-162.
被引量:1
10
张春,题正义,李宗翔.
受压浮煤自燃过程试验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22(2):69-74.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18
1
高科,刘剑,刘玉姣.
急倾斜综放面采空区注氮方案研究及数值模拟[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14(5):49-53.
被引量:14
2
王刚,王锐,武猛猛,辛林,周晓华,刘成武.
火区下近距离煤层开采有害气体入侵灾害防控技术[J]
.煤炭学报,2017,42(7):1765-1775.
被引量:25
3
贾宝山,汪伟,祁云,孙勇,李守国.
晋牛矿1303综放面采空区注氮方案研究及数值模拟[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14(3):82-88.
被引量:15
4
王月红,吴怡,张九零,关雅洁.
采空区注氮软件模拟及开发研究[J]
.煤矿开采,2018,23(6):6-11.
被引量:3
5
秦波涛,仲晓星,王德明,辛海会,史全林.
煤自燃过程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
.煤炭科学技术,2021,49(1):66-99.
被引量:132
6
林军,马祖杰,王刚,范酒源.
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层开采综合灭火技术研究[J]
.煤炭工程,2021,53(4):120-125.
被引量:6
7
徐腾飞.
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工作面自然发火防治技术[J]
.煤炭技术,2022,41(1):177-180.
被引量:6
8
田臣,周海丰.
基于涌现性特点的采空区氧化升温带高浓度CO治理技术[J]
.煤炭科学技术,2022,50(7):163-170.
被引量:4
9
宋双林,林琦,徐朝成,刘磊.
泡沫胶体三联发泡器的管流特性与优化[J]
.煤矿安全,2022,53(8):174-179.
被引量:1
10
王磊.
低温氮气对回撤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影响的研究与应用[J]
.煤炭与化工,2022,45(8):118-12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樊永勇,王新瑞,张春雷.
急倾斜特厚煤层分段采空区低温氮气防灭火技术研究与实践[J]
.能源与环保,2024,46(11):254-262.
1
文虎,郭曦蔓,张铎,程小蛟,魏高明,唐瑞.
建北煤矿高瓦斯煤层自燃早期预报指标优选研究[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22,49(3):1-8.
被引量:15
2
薛峰,陈永,庞杭州.
试论煤矿防火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22(5):101-103.
被引量:2
3
车野,郭丽,王明泽,李泽宇,张玲,姜泽宇,接思源.
NaHCO_(3)胁迫对工业大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2(7):32-36.
4
吕梅芳,张兴明,董振,刘刚,王志敏,曹俊,叶志文.
乳化炸药和膨化硝铵炸药的爆炸性能特征比较[J]
.爆破器材,2022,51(3):33-37.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同位素指纹图谱溯源技术的矿井CO异常来源解析研究”(51974128)的研究进展[J]
.安全,2022,43(6):7-8.
6
陈威,鲁冬林,沈溥淏,戴鸿耀,韩赵唤.
基于灰色综合评价法的工程装备战场抢修力量配置方案优选研究[J]
.中国设备工程,2022(12):133-135.
被引量:2
7
TIAN Fu-chao,LIANG Yun-tao,ZHU Hong-qing,CHEN Ming-yi,WANG Jin-cheng.
Application of a novel detection approach based on non-dispersive infrared theory to the in-situ analysis on indicator gases from underground coal fire[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22,29(6):1840-1855.
被引量:10
8
刘钦聚.
三种水煤浆提浓工艺的分析和比较[J]
.煤化工,2022,50(3):26-29.
被引量:1
9
陆浩,赵亚东,方中喜.
基于变氧条件的补连塔煤矿褐煤自燃发火规律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2021,49(S02):152-158.
被引量:4
10
刘春霞,段国霞,刘丽君,陈素敏,李翠枝,吕志勇.
乳粉中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的测定[J]
.乳业科学与技术,2022,45(3):24-28.
煤
2022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