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道德切身与性格生成——论康德的“道德愉悦” 被引量:2

On Kant’s Moral Pleasure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康德的伦理学并不拒斥道德愉悦,被康德认可的道德愉悦是一种智性的、实践的愉悦。从愉悦与欲求的关系上看,道德愉悦不是作为欲求的原因而先于欲求,而是作为欲求的结果而后于欲求;从愉悦的内容上看,道德愉悦是由德行带来的自我满足,居于感性的幸福和上帝的至福之间。道德愉悦在康德的伦理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道德愉悦使道德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得以直观化,有限的道德主体由此认识到道德与自己的切身相关性;另一方面,道德愉悦能够增进主体对道德的理性兴趣,稳固主体的道德意向,增强主体的德性力量,最终促进道德主体形成一种既愉悦又有德的稳定性格。
作者 惠永照 Hui Yongzhao
出处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1-139,共9页 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基金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0BZX012)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0-ZZJH-208)。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6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