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美学在世界美学场域中的“缺席”及其解决路径——对刘康教授“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之回应 被引量:2

The Absence of Chinese Aesthetics in the Field of World Aesthetics and the Solution Path:A Response to Prof. Liu Kang’s “China Problem in Western Theorie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刘康教授从历史与理论角度出发,在“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这一议题框架内,对中国美学的发展与话语建构、沿袭与拓展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反思。从国际视角、西方现实语境以及话语建设的角度来看,西方美学界在步入“后理论”时代之后,中国现代美学界逐步了解西方后现代理论并与之展开对话,根据自身情况,建构起生态美学、生活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等中国形态的“后现代美学”。从话语建设的角度来看,中国美学在建设模式上主要涉及“北京模式”与“莫斯科模式”,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但北京模式的主旨“文艺为人民”仍然是当今中国美学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就中国美学存在的问题而言,其在世界美学场域中的“缺席”是客观事实,由文化权力与自身之不足所导致。随着民族复兴以及国家层面对文化自信的倡导,中国美学立足于“类型说”文化观,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进行当代建构,并不断推动跨文化美学交流,着力从理论建设层面提高自身实力与影响力。解决中国美学“缺席”问题的路径主要有两条:首先,应当解决话语问题,生态美学与美育等新理论话语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一定认同,是中国美学与国际接轨的优秀例证;其次,应当重视中国美学的研究书写与介绍,逐步克服“以西释中”,使中国美学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作者 曾繁仁 Zeng Fanren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73,共6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10

共引文献36

同被引文献41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