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狂欢与独白:《六月的离别》中道德审判之“谁之罪”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苏联著名戏剧家万比洛夫在《六月的离别》中描述了一群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其间夹杂的许多社会人物构成了一幅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的别样社会生活图景。作者在狂欢式的大学宿舍的婚礼布景中塑造了个性迥异的多种人物形象,他们在面临不同人生抉择时呈现出多样化的道德和价值选择。在狂欢化的背景下,他们是异样的独特形象,看似错误的抉择实则深刻地呈现出作家对社会的严肃拷问——到底是谁导致了这样的选择?本文通过狂欢化叙事进行多层次人物形象分析,揭示戏剧深层次的社会意涵,考量在爱情面前的道德两难抉择及其潜在的社会因素。
作者 韩悦 吴生艳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86,共6页 Sichuan Drama
基金 2019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万比洛夫戏剧对当代中国戏剧创作的启示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9CWW010) 2020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俄语世界的儒学传播与中国形象话语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DWWJ01) 2021年度宁夏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重点项目“现代化语境下万比洛夫戏剧的人文精神研究”(项目编号:NXSFZFC2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16

  • 1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说》.见《别林斯基选集》,第1卷,满涛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63年版,第154页.
  • 2赵鼎真.《论万比洛夫》,载于《论当代苏联作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1年,第423页.
  • 3童道明.《70年代苏联戏剧创作概况》,见《70年代的苏联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第23页.
  • 4Л·安宁斯基.《知识分子的自我表现》[J].(莫斯科)文学评论,1991,(12):23-23.
  • 5[美]布朗..《斯大林之后的苏联文学》英文版..普林斯顿大学出版,,1979年..第421页、第419页..
  • 6A·索别尼科夫.《安东·契诃夫的〈海鸥〉与亚历山大·万比洛夫的〈去年夏天在丘里木斯克〉》,见论文集《契诃夫与20世纪俄罗斯文学》,莫斯科"文学遗产"出版社,1997年俄文版,第56页.
  • 7Собенников А.С.《Чацка》А.П.Чехова ц《Прощлым лемом в Чулцмске》А. Вампцлова(К мцполоецц сюжема)[C]. Изд.Наследие,М.1997.
  • 8Анинский Л.Самоизображение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а[J].Лцмерамурное обозренце.1991.№12.
  • 9Deming Brown. Rusian Literature Since Stalin [ M ]. London : Cambrige Press, 1978.
  • 10Забозлаева Т.Промежумочный аерой.Чехов ц меамральное цскуссмво[C].Изд.Искусство.Ленинград.1985.

共引文献1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