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倪德卫、舒尔曼和泰维斯分别发表在1956年、1966年和1978年的研究,基于现代中国的不同历史节点回望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它们都强调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及其教化方式的重视,从道德角度理解社会主义新人的塑造和中国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这凸显了中国革命的鲜明民族特色和独特优势,也为理解社会主义为何能在中国顽强存续和不断壮大提供了重要线索。但倪德卫等人没有发现,在马克思主义之前的东西方道德观念都强调终极和绝对的境界,其研究因此把社会主义道德理解成某种控制的结果。实际上,这种道德在新中国恰恰是作为推动人不断解放的过程,人们既有的各种道德观念围绕着尊重劳动和创造快速地扬弃和重组,以支撑和构成“永久奋斗”的新人和社会。从这个意义上看,社会主义道德既体现了现代中国的创新意志,又紧密联系着在这种创新中反而愈加深沉和强大的民族传统。社会主义道德正因此为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愈加牢固地把握自己的命运,提供了关键的精神指引和文化支撑。
出处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83,共12页
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全过程研究”(项目编号:19JDSZK172)
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党执政初期凝聚社会共识研究(1949—1956)”(项目编号:17KDC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