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澜沧江流域中段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的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澜沧江流域中段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的10种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采样和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样地土壤的养分状况,旨在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防治水土流失提供数据支撑,为当地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
冷鹏
机构地区
云南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
出处
《种子科技》
2022年第13期10-12,93,共4页
Seed Science & Technology
关键词
澜沧江流域
退耕还林还草
土壤养分特征
分类号
S158 [农业科学—土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6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9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何尧启.
主成分分析在喀斯特土壤环境退化研究中的初步运用——以贵州麻山地区紫云县宗地乡为例[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7(1):12-19.
被引量:18
2
焦峰,温仲明,焦菊英,赫晓慧.
黄丘区退耕地植被与土壤水分养分的互动效应[J]
.草业学报,2006,15(2):79-84.
被引量:52
3
彭文英,张科利,陈瑶,杨勤科.
黄土坡耕地退耕还林后土壤性质变化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2005,20(2):272-278.
被引量:118
4
闫玉厚,曹炜.
黄土丘陵区土壤养分对不同植被恢复方式的响应[J]
.水土保持研究,2010,17(5):51-53.
被引量:9
5
王国梁,刘国彬,党小虎.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2):31-35.
被引量:68
6
王征,刘国彬,许明祥.
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对深层土壤有机碳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10,30(14):3947-3952.
被引量:41
二级参考文献
76
1
徐勇,田均良,沈洪泉,刘普灵.
生态重建模式的评价方法——以黄土丘陵区为例[J]
.地理学报,2004,59(4):621-628.
被引量:25
2
张社奇,王国栋,刘建军,郭满才.
黄土高原刺槐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3):11-14.
被引量:28
3
韩建国,韩永伟,孙铁军,王小山.
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04,13(4):21-28.
被引量:57
4
胡良军,邵明安,杨文治.
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异及其与林草布局的关系[J]
.草业学报,2004,13(6):14-20.
被引量:42
5
文海燕,赵哈林,傅华.
开垦和封育年限对退化沙质草地土壤性状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05,14(1):31-37.
被引量:76
6
朱志诚.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基本特征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93,17(3):280-286.
被引量:37
7
马祥华,焦菊英.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自然恢复植被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3(2):15-22.
被引量:44
8
沈泽昊,金义兴.
米心水青冈林采伐地的早期植被恢复和土壤环境动态[J]
.植物生态学报,1995,19(4):375-383.
被引量:9
9
王海英,宫渊波,龚伟.
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综述[J]
.四川林勘设计,2005(3):9-14.
被引量:36
10
LI Yu-Yuan,SHAO Ming-An,ZHENG Ji-Yong,ZHANG Xing-Chang.
Spatial-Temporal Change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During Vegetation Recovery at Ziwuling, China[J]
.Pedosphere,2005,15(5):601-610.
被引量:30
共引文献
294
1
刘俊廷,张建军,孙若修,李梁.
晋西黄土区退耕年限对土壤孔隙度等物理性质的影响[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20,42(1):94-103.
被引量:14
2
张燕,高振中.
对延安市退耕还林(草)成果巩固的思考[J]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8,22(2):23-25.
被引量:1
3
张宏志,马昌和.
贵州水城沙坡试验区土壤理化性质初步研究[J]
.贵州农业科学,2006,34(2):25-27.
4
赵允格,许明祥,王全九,邵明安.
黄土丘陵区退耕地生物结皮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3):441-448.
被引量:100
5
刘勇,王凯博,上官周平.
黄土高原子午岭退耕地土壤物理性质与群落特征[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6,15(2):42-46.
被引量:21
6
胡华科,郑春燕.
“3S”技术及其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J]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4):54-56.
被引量:8
7
郭旭东,谢俊奇,何挺.
基于斑块层次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质量影响的初步分析——以河北省张北县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2006,25(3):116-127.
被引量:11
8
彭文英,张科利,杨勤科.
黄土坡面土壤性质随退耕时间的动态变化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5):153-158.
被引量:18
9
高吉喜,段飞舟,香宝.
主成分分析在农田土壤环境评价中的应用[J]
.地理研究,2006,25(5):836-842.
被引量:56
10
徐建英,陈利顶,吕一河,傅伯杰.
基于参与性调查的退耕还林政策可持续性评价——卧龙自然保护区研究[J]
.生态学报,2006,26(11):3789-3795.
被引量:45
1
杜雨潇,闫佳博,卜元坤,顾丽.
陕北黄土高原林草景观破碎化时空演变特征分析[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3):155-161.
被引量:4
2
程欢欢,任朋朋.
绥阳县退耕还林还草现状问题及对策[J]
.南方农业,2022,16(11):180-182.
被引量:1
3
宗和刚,杨祥.
无人值班模式下乌弄龙电站防水淹厂房保护系统建设[J]
.云南水力发电,2022,38(6):251-254.
被引量:3
4
秦新政,王玉苗,王志慧,谢成娟,王博.
秸秆还田对棉田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2022,59(5):1236-1244.
被引量:7
5
曹永庆,姚小华,任华东,王开良,李建新,周庆.
油茶林地土壤养分特征与种仁品质性状的关系[J]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16):81-85.
被引量:2
6
赵晴,甘先华,刘梦芸,陈晓生,杨浪,李一凡,黄芳芳,张卫强.
田头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次生林与人工林植物多样性-土壤养分相关性研究[J]
.林业与环境科学,2022,38(2):102-105.
被引量:2
7
时亚坤,曾奕,郭金金,方怒放.
黄土高原新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对粮食生产的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3):419-425.
被引量:9
8
付飞,魏慧玉,常育腾,王备新,陈凯.
澜沧江中游水生昆虫生活史和生态学性状多样性的海拔格局:气候和土地利用的影响[J]
.生物多样性,2022,30(5):63-74.
被引量:4
9
张久明,匡恩俊,迟凤琴,刘亦丹,孙磊,李伟群,佟玉欣,高中超.
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对小麦叶绿素、叶面积指数及生育指标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2(6):39-42.
被引量:3
10
贺仓国,佘冬立,张翔,杨震.
基于可见光影像分析的黄土高原小流域植被指数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22,43(3):504-512.
被引量:1
种子科技
2022年 第1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