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在场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依照海德格尔的理解,在场即存在,即显现的存在,它提出的是要面向事物本身。实际上一切行为及对行为的描述都是对在场的遮蔽。既然话语实践与书写是不可避免的遮蔽,如何在其中让对象尽可能“在场”以及如何在场就变得至关重要。本文借鉴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的在场理论,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在话语实践中有三个主体的在场,即国家在场、民族在场和个体的在场,而在“如何在场”层面,需要在书写中实现这三个主体的三重在场,即实际在场、想象在场及隐含在场。
作者 陈俊妮
出处 《新闻论坛》 2022年第3期84-87,共4页 News Tribune
关键词 在场 主体 话语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4

二级参考文献145

共引文献52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