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TBI大鼠神经功能恢复、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及损伤区域脑组织中p-AMPK、p-mTOR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干预对TBI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SD雄性大鼠70只,随机选取16只分空白组、假手术组各8只,剩余54只大鼠均采用Fenney打击法进行模型制备(术中死亡6只),将中度颅脑损伤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各24只。电针组选穴“百会”、“水沟”及患侧“内关”、“足三里”,于造模后24h开始进行电针干预,断续波,频率2Hz,15min/次,1次/d,共治疗14d,其余各组均不干预。于造模后3d、7d、14d各时间点分别进行脑组织取材;通过mNSS评分检测电针干预对TBI大鼠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组织染色(HE、Nissl)观察损伤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观察大鼠脑组织中p-AMPK、p-mTO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电针组与模型组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电针组评分始终低于同时期(3d、7d、14d)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后第3d,模型组和电针组均可见细胞排列紊乱,形态异常,但电针组镜下上述情况略优于模型组;电针组脑组织形态恢复情况优于同时期(造模后7d、14d)的模型组。空白组与假手术组细胞形态结构完整,电针组尼氏体数量与模型组均不同程度增多,但电针组尼氏体数量明显多于同时期(造模后3d、7d、14d)的模型组。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与电针组脑组织中p-AMPK、p-mTOR蛋白表达量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造模后3d、7d、14d,电针可明显下调p-AMPK蛋白表达量,上调p-mTOR蛋白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干预对TBI大鼠神经功能恢复、脑组织保护及修复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TBI大鼠脑组织中p-AMPK、p-mTOR蛋白含量的表达,抑制神经细胞自噬,减轻神经元或胶质细胞的死亡而实现的。
出处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48-1251,共4页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74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