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椎体不同区域骨水泥注入用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内蒙古扎兰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椎体静脉解剖特点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骨水泥注入区域为椎体静脉密集区,观察组骨水泥注入区域为椎体静脉稀疏区。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3个月及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术后伤椎椎体高度恢复率及侧弯角度的大小(Cobb角)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3个月及6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伤椎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体不同区域骨水泥注入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均能有效缓解疼痛,促进伤椎体恢复良好,改善脊柱后凸畸形,在椎体静脉稀疏区注入骨水泥可降低骨水泥注入量,减少骨水泥渗漏率。
出处
《大医生》
2022年第14期55-58,共4页
Do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