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孔子“仁爱”与墨子“兼爱”的相异相通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贪图一己私利导致战祸不断,社会秩序崩溃,民不聊生。诸子百家以保民利民为出发点提出了各自的救世良方,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儒、墨两家是当时极为盛行的思想学派,儒家倡导以“爱人”为核心的“仁爱”思想,墨家则提出以平等互爱为根本的“兼爱”主张。“仁爱”与“兼爱”思想虽然在爱从何来、如何施爱等问题上有着不同的实现要求,但二者都强调对爱的追求,注重“仁义”至上和公利至高。历史地看,“仁爱”与“兼爱”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理论瑰宝,对二者进行差异性与共通性分析,有益于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 荣小语
出处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3,共3页 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 & Art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25

  • 1张斌峰.墨子“兼爱”学说的新透视[J].中国哲学史,1998(1):41-49. 被引量:15
  •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0.141.
  • 3杨伯峻.孟子译注[M].上海:中华书局,1960.
  • 4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 5杨伯峻,杨逢彬.论语译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9.
  • 6杨丽娟.'仁爱'与'兼爱'的异同及其现实意义.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11).
  • 7朱熹.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1987..
  • 8梁启雄.苟子简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3.13.
  • 9莱茵霍尔德·尼布尔 黄世瑞 译.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 10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5.

共引文献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