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生死场》中的生命围城——萧红叙事策略背后体现的乡村困境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生死场》聚焦于乡村底层民众这一对象,对其生命困境进行剖析。萧红将他们的生与死进行平行书写,通过构建这样的生死时空来说明物质荒芜带来的乡村“精神退场”(1)问题,即淡薄的生命意识。继而深入乡民生活的内部,借以还原人的动物性的方式来探讨其两性关系的不合理。由于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荒漠化”,受挫的乡村民众逃往城市,然而城乡文明冲突又逼迫他们返回家乡,离乡、入城又返乡的空间迁移体现了乡村民众逼仄的生存环境。
作者 钟敏
机构地区 广州大学
出处 《今古文创》 2022年第30期31-33,共3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20

  • 1夏中义,富华.苦难中的温情与温情地受难——论余华小说的母题演化[J].南方文坛,2001(4):28-39. 被引量:73
  • 2徐德明.“乡下人进城”叙事与“城乡意识形态”[J].文艺争鸣,2007(6):48-53. 被引量:50
  • 3余华.我能否相信自己[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
  • 4李俊国 池莉.烦恼人生的'女性唠叨'.长江文艺,1992,(4).
  • 5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结构主义文学理论选[M].李幼蒸,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
  • 6陈晓明.记忆与幻想的极限[M]//林白.致命的飞翔.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
  • 7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小说的艺术[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 8陶东风.论王蒙的"狂欢体"写作[N].文学报,2000-08-03.
  • 9王绯.画在沙滩上的面孔--九十年代-世纪末文学的报告[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 10莫里斯·哈布瓦赫 毕然 郭金华译.《论集体记忆》[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共引文献2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