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象外之象,韵外之致——探究《野草》意象构建及象征手法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与最早一批新诗相比,鲁迅的《野草》构建了更为独特、凛冽的意象,并多用拟人与隐喻的手法,扩展并深化了象征方法的应用,丰富了诗歌内涵.他的象征并不局限于个人的感受,而是融合了自己生命的哲学与深刻的时代感悟在内,旨在达成人与人超越文本的灵性沟通,传达所谓"象外之象,韵外之致".本文将《野草》中的象征手法表现方式分为隐喻性象征、暗示性象征、超越性象征三个层次,选取不同层次的典型文本进行分析,尝试透过象征的外皮向下挖掘,做出更深层次的解读,总结汲取其独特的意象构建及象征手法.
作者 王晶晶
出处 《文教资料》 2022年第9期25-28,共4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20

共引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