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一种社会合作视角的尝试性解读

From“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百家争鸣)”to“The Dictatorship of Confucianism(独尊儒术)”:A Tentative Reading of a Social Cooperation Perspective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从社会合作(伦理)视角来看,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坏乐崩”是意味着周代“礼乐制度”的失灵和无效,不能有效维系当时的社会合作体系。此时,诸子百家都试图从某些(种)社会合作伦理类型着手,提出自己的主张与解决方案。比较而言,儒、道、墨三家学说的解释力更强,在“百家争鸣”中也更具影响力。在汉代,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适时吸收各家,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样类型的社会合作伦理及其一致性解释,从此,“独尊儒术”也就成为了中国社会的选择,并为之后的中国文明形态奠定了基础。
作者 彭睿 Peng Rui
出处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55,共8页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西方宗教伦理与经济伦理之关系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9BZJ012)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