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名人日记看苏联“二战”题材电影在中国的接受(1941-1965)

Chinese Peoples Acceptamce and Criticism of Soviet"Word WarⅡ"Films form the Perspective of Celebrity Diaries 1941-196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苏联“二战”电影在中国放映可分为四个阶段。1941年至1945年,苏联电影在根据地与国统区是鼓舞抗战的重要精神食粮。1945年至1949年苏联电影的放映在解放区是主流,在国统区被遏抑。1949至1958年苏联“二战”电影是中国全面学习的模板。1959年至1966年,在1956年“解冻”之前的苏联“二战”电影仍旧深刻影响着中国电影界,1956年以后的苏联电影则作为箭靶被激烈批判。本文以日记为切入点在政治、外交大背景下解读名人对苏联“二战”电影的态度。顾颉刚对苏联由反感到发自内心认同新中国的意识形态,国民党外交官傅秉常以苏联电影作为解读苏联政策的钥匙,对电影一贯苛评的叶圣陶对苏联电影赞誉有加,茅盾则在中苏大论战中对“苏修”电影《伊万的童年》多有抨击,崔嵬由此导演了《小兵张嘎》。名人在接受苏联电影时会在本国政治局势下予以重构,这样的解读都要放在当时特殊语境去考量。
作者 刘澍 Liu Shu
出处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0-89,共10页 Journal of Beijing Film Academy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国近现代日常生活研究”(项目编号:18JJD770001)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5

共引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