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主旋律电影经历了破冰与转型,传统的泛情化宏大叙事已经无法满足信息时代观众的观影习惯和情感诉求,影片创作者的叙事手法也因此由高架的英雄主义走向微观的个人视角,重在展现大事件中的小人物,形成由点及面、以家寓国的发散性拍摄风格。本文以电影符号学相关理论为研究方法,从影片的视觉符号和时空性结构出发,对新时代主旋律电影中的意义再生机制进行了探究,尝试为我国电影评论提供值得借鉴的研究方法。
出处
《文艺评论》
CSSCI
2022年第2期107-114,共8页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